涡扇6发动机,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它背后的故事却足以让人感叹不已。1964年,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开始为空军新一代歼击机歼-9研制加力式涡扇发动机,编号为涡扇-6。这台发动机的诞生,承载了无数科研人员的希望和梦想。然而,命运多舛的涡扇6最终在1984年被取消了研制计划,这让许多人至今仍感到痛心疾首。那么,涡扇6真的值得继续研发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段历史,寻找答案。
1964年,中国空军提出了设计一种比歼-7歼击机更先进的新型飞机的技术要求,沈阳飞机研究所和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随即开始了方案研究。同年10月,两所提出了新型飞机和发动机的初步方案,经过讨论,决定新机设计分两步走。第一步,设计一种新飞机,装两台改进设计的涡喷发动机,即后来的歼-8飞机和WP-7甲发动机。第二步,设计一种更先进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歼-9),装一台新设计的加力式涡扇发动机,新发动机编号为涡扇-6,代号WS-6 。
涡扇-6的设计目标是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采用2级跨音速风扇、11级高压压气机,第1级导向叶片可调,环管型燃烧室,高压2级、低压1级涡轮,高压导向叶片和工作叶片均为空心气冷叶片,平行进气混合加力燃烧室,收敛式无极调节喷口。全加力推力12.64吨,最大状态推力7.27吨,推重比5.93,整体数据与当时英国的“斯贝”相差无几。涡扇-6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参数在当时都是非常先进的,可以说,涡扇-6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一次重大突破。
然而,涡扇-6的研制过程充满了曲折。1966年8月,高层批准涡扇-6作为歼9战斗机的动力装置。1968年2月,第一台试验机组装完成。1969年4月,为了集中力量搞“双三”飞机,空军党委决定歼9下马,仅仅五个月后,9月份,空军党委又决定歼9继续研制。到了11月份,第二台试验机组装完成。1971年2月,为集中力量搞涡扇6甲发动机,决定暂停研制涡扇6。1971年9月,又决定继续研制涡扇6。1972年4月,为集中力量仿制斯贝发动机,决定暂停研制涡扇6。1976年12月,经过高层批准,将涡扇6作为歼13的动力装置继续研制。1978年3月,第三台试验机组装完成。1981年1月,涡扇6成功通过连续24小时地面持久试车,具备了装机试飞条件。到了1983年4月,又陆续生产了7台试验机,共4个批次。1984年,空军装备体制发生重大变化,歼9和歼6项目相继下马,作为其配套动力的涡扇6也终止研制 。
涡扇6的下马,不仅仅是发动机项目的终止,更是一段航空工业辉煌历程的终结。涡扇6的研制过程中,技术人员克服了种种困难,攻克了114项关键技术,其中包括发动机启动、喘振、振动、高温等问题。在新材料方面,取得了钛合金、高温合金、石墨封严等15种新材料技术成果。在新工艺方面,取得了气冷空心涡轮叶片、钛合金长叶片模锻、薄盘和细长轴加工等17项技术突破。在附件方面,取得了高能电嘴、气芯加力燃油泵等9种新型附件技术成果。这些技术成果为中国之后的国产发动机研发夯实了基础 。
涡扇6的性能指标也非常出色。加力推力12.2吨,军用推力7.27吨,推重比5.93。加力油耗2.26千克/千克(推力)·小时,最大军用推力油耗0.68千克/千克(推力)·小时。最大空气流量为155千克/秒,涡前温度为1077摄氏度,推重比5.93。以涡扇6为基础的改进型涡扇6G在发动机体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减少重量,将加力推力提升到13.8吨,最大军用推力提升到8.56吨,加力油耗2.30千克/千克(推力)·小时,最大军用推力油耗0.78千克/千克(推力)·小时,推重比为7.05。这些性能指标在当时都是非常先进的,与俄罗斯AL31F发动机相比,涡扇6G的纸面数据甚至可以迈入三代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的行列 。
然而,涡扇6的下马并不是因为它本身的技术问题,而是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1982年,由于国家空军装备体制变化,歼-9和强-6飞机计划相继下马,涡扇6失去了使用对象。与此同时,中国航空工业的底子薄,过高的目标和相对薄弱的工业基础使涡扇6的研制困难重重。技术指标不明确也对涡扇6的研发造成了很大影响。一会儿要求装备涡扇6的战机具有非常好的高空高速性能,实现速度3马赫,升限3万米。一会儿又要求突出亚音速、跨音速性能,要拥有很强中低空狗斗能力。这种技术指标要求也让工程师们无所适从 。
尽管涡扇6最终下马,但它的研发过程为中国航空工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涡扇6的下马,使得中国航空工业失去了一次缩短同西方差距的机会。涡扇6的总师张恩和曾言,“涡扇6的下马,使得我们航空工业失去了一次缩短同西方差距的机会”。涡扇6的研发过程中,不仅锻炼了人才、培养了自己的研发队伍,还攻克了众多关键技术,为后续的涡扇10等发动机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如今,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涡扇10、涡扇15等发动机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航空发动机技术已经迈入世界先进行列。涡扇6虽然没有最终定型,但它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涡扇6的研发过程,是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缩影,是中国航空人不屈不挠、勇攀高峰的真实写照。
涡扇6的下马,是中国航空工业历史上的一段遗憾,但也是一段宝贵的经历。正是这段经历,让中国航空工业在后来的发展中更加坚定、更加自信。涡扇6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技术发展的历史,更是一段中国航空人追求梦想、不懈奋斗的历史。涡扇6虽然已经逝去30余年,但它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中国航空人继续前行。
结语
涡扇6的故事,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一段传奇。虽然它最终没有定型,但它的研发过程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涡扇6的下马,是中国航空工业历史上的一段遗憾,但也是一段宝贵的经历。正是这段经历,让中国航空工业在后来的发展中更加坚定、更加自信。涡扇6虽然已经逝去30余年,但它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中国航空人继续前行,追求更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