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游客在海外:从质疑声中崛起,看文明旅游如何成为国家骄傲——你或许听说过那些关于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的故事,但你知道吗?近年来随着文明旅游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正在用自己的行动改变着世界对中国人的看法。今天就带大家看看这些变化背后的故事。
刚到泰国的时候,小李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地铁站外两个北方口音的年轻人边走边吐痰,grab司机投来异样的目光;酒店电梯里,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女人正大声播放抖音视频。这场景让人心烦。类似的情景不仅发生在泰国,在世界各地都有报道指出部分中国游客存在不文明行为,如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等。然而,这只是故事的一部分。
事实上,随着中国出境游人数逐年攀升,绝大多数游客已经意识到自己代表着中国的形象,并且更加注重个人言行举止。据《人民日报》报道,现在到印尼旅游的中国游客会主动了解当地宗教禁忌和行为规范,在礼仪方面也更为讲究。这意味着,虽然曾经有过一些负面新闻,但实际情况正在好转。
以陈军为例,他在土耳其旅行期间不仅拾金不昧归还装有大量现金的钱包给失主,更勇敢跳海救人,赢得了外国游客的高度赞扬。还有那群在北京“一带一路”小学生游学团中的孩子们,他们在阿姆斯特丹机场转机时整齐排队、轻声细语,礼让外国人先安检,获得了老外们的夸奖。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美好瞬间,它们证明了中国人在国外也能展现出极高的素质。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某些行为在国内看似平常无奇,到了国外却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比如,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旅游时,有位中国游客对街头艺人拍照后没有付费就离开了;或是德国禁止用打响指的方式招呼任何人,因为当地人认为这是用来叫狗的。因此,对于初次出国的人来说,提前做好功课非常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环球时报》记者在欧洲采访时发现,许多中国游客如今选择独自或家庭出游而非参加传统意义上的“暴走旅游团”。他们更愿意深入体验当地文化,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上的观光购物。例如,在日本镰仓高中前车站等待电车到来时拍下与漫画场景相似的照片,或者在日本岩手县安比高原休闲酒店参加种植樱花树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游客们不仅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还能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面对过去存在的问题,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中国游客的形象。中央文明办与国家旅游局联合颁布了《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旨在引导游客自觉遵守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法律法规及风俗习惯。此外,地方政府也在积极行动起来,海南省号召每位公民都加入文明出境旅游行列,山东省则要求旅游公司加强前期培训,确保每位游客都能成为文明的践行者。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每个走出国门的人都是一张行走的“中国名片”。正如外交部党委书记张业遂所言,“入境游客是中国软实力的体现之一,是国家形象的名片。”确实如此,每一个微笑、每一次帮助都可能成为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当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新事物,尊重他人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向全世界展示着一个更加自信、友善的中国形象。
未来属于那些懂得珍惜并传播美好价值观的人们。无论身处何方,请记得带上那份源自内心的善意与尊重,让我们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最动人的篇章吧!
结尾段落: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里,每一位中国游客都是国家形象大使。当我们怀着敬畏之心踏上异国土地,用心感受每一处风景背后的文化底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文明旅游时,我们便成为了连接世界的纽带。愿更多人能够见证这份美好,并将之传递给下一代,让文明之光照亮旅途中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