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马斯克说激光雷达是错误选择时,市场却用真金白银投票:智能驾驶的未来到底属于谁?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你开车上路,车里没有方向盘,也没有刹车踏板,一切由机器掌控。这一天离我们并不遥远,但问题是,谁将引领这场变革?当特斯拉CEO马斯克断言激光雷达是“错误的选择”,并坚信纯视觉方案才是自动驾驶的未来时,资本市场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激光雷达企业的业绩和股价双双飙升。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今天就带你走进这个充满争议与机遇的世界。

image

马斯克再次发声,直指激光雷达为“昂贵且非必需”的技术,强调模拟生物神经网络和眼睛的视觉系统在复杂的道路环境中更为有效。然而,尽管马斯克对激光雷达持否定态度,资本市场的反应却出乎意料地热烈。数据显示,在马斯克发表言论后的两天内,激光雷达相关企业的股价普遍上涨。速腾聚创从20.70港元/股涨至23.50港元/股;禾赛科技的股价则从7.64美元/股涨至9.53美元/股。

image

激光雷达企业不仅赢得了投资者的心,更是在实际业务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以速腾聚创为例,其第三季度收入达到了4.08亿元,其中激光雷达产品销售收入占到了3.85亿元。前三季度总收入更是达到了11.3亿元,同比增长91.5%。禾赛科技也不甘示弱,第三季度营业收入达到5.4亿元,同比增长21.1%,毛利率高达47.7%,同比提升了17.1个百分点。

image

随着智能驾驶需求的升级,激光雷达的成本迅速下降。速腾聚创的相关专家表示,目前量产激光雷达的成本已降至500美元以内,并预计到2025年部分新产品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至200美元以内(约合人民币1400元)。禾赛科技也计划降价,其下一代激光雷达产品ATX,专为ADAS设计,预计明年将以低于200美元的价格出售。

image

值得注意的是,激光雷达的应用范围已经从高端车型逐渐扩展到更为亲民的价格区间。例如,售价在15.58万元至18.58万元之间的零跑C16,已经标配了激光雷达。甚至在今年11月上市的埃安RT,起售价仅为11.98万元,同样搭载了激光雷达入市。

image

面对这样的市场表现和技术进步,不禁让人思考:马斯克的观点是否过于激进?事实上,智能驾驶领域的主流技术路线正经历分化。部分车企如小鹏和极越倾向于采用纯视觉方案,认为这是智能驾驶的最优路径;但也有车企坚持多传感器融合的方法做智驾,并没有抛弃激光雷达。

image

对于那些选择激光雷达的企业来说,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正如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祝勇所言,“视觉摄像头和普通雷达所能探测的东西具有局限性,而激光雷达对于远距离探测,尤其是对小物体的探测距离、精度远超于普通摄像头。”他还举例称,特斯拉最怕白色大卡车,因为它的特征非常模糊,智驾系统不能完全识别。

image

与此同时,激光雷达的成本优势也在逐步显现。过去,单颗激光雷达的价格超过1000美元,这对量产车型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负担。但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规模化生产,这一情况正在改变。速腾聚创预计,未来几年内,激光雷达的成本将继续下降,使得更多车型能够配备这项先进技术。

image

当然,纯视觉方案也有其独特之处。特斯拉依赖摄像头捕捉图像数据,并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处理分析,从而实现环境感知和决策。这种方法不需要额外安装昂贵的硬件设备,理论上可以降低成本。不过,这也意味着更高的计算资源要求和技术门槛。

站在今天的视角回望过去,不难发现,无论是马斯克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推动着行业向前发展。或许正如普华基础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先所说:“当前智能驾驶的解决方案有很多,端到端的大模型纯视觉方案是新的方向,但它也有缺点,目前还不能断定它就是终极驾驶解决方案。”

最终,无论选择哪种技术路线,目标都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和研究者们不断探索创新,试图找到最佳平衡点。也许有一天,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会发现正是这些争论促成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让我们一起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吧!那时,或许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无人驾驶带来的便利与乐趣。同时,也希望所有参与者都能在这场变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热门文章

随便看看